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3:34    次浏览
(原标题:有多少“内鬼”在倒卖个人信息?)那岩近日,公安机关破获一跨25省区市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201名,铲除42个信息泄漏源头,摧毁9个犯罪团伙。记者调查发现,此案中,包括银行职员、电信人员、快递公司职员、航空售票点负责人等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犯罪嫌疑人。其中,有银行职员以60元每条的价格大肆倒卖客户信息。(新华网)点评:有句老话说,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。无论个人对于信息安全防范多么重视,都挡不住内部堡垒的崩塌。事实上,骗子之所以能够精准诈骗,对于受骗者的信息一目了然,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人信息的全方位泄露,而这种泄露大多时候都是经由内鬼完成的。我们的信息安全保护,往往只重视末端的提醒与整治,而忽视了信息端的泄露,一个小小职员都能轻而易举获取到客户信息,并且轻而易举出售,而相关机构却丝毫不负责任,有这种对于信息保护的疏忽和责任追溯的混乱,怎会有充分有效的信息保护?10月10日晚,12位学者决定实名公开他们“重复”韩春雨实验方法的结果:“阴性的”“不工作”等等。这样的结论通俗表达即是,他们没能“重复”出韩春雨的实验,其实验方法“让人怀疑”。这并非第一次有人质疑韩春雨的实验方法。此前,韩春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,有病吗?”(《中国青年报》)点评:司法上的确有无罪推定之说,但科学研究不同于司法定罪,科学研究的意义正在于可重复性、可证伪性,如果一个实验不能重复或者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明假,这样的研究就没有价值。就此而言,不仅当事人需要自证清白,所在的机构同样需要自证清白。尤其是这一研究目前还遭到科学共同体的质疑,当事人更没有豁免于被质疑的权利。